close

  

離開了天元宮,我們續遊三芝,前往下一站:「貝殼廟」。



途經圓山村,我們特地上去繞了一下,
此時此刻,櫻花木全換上新綠衣,
只好預約明年青山路的櫻木花道!



遇見藏身於山林間的圓山草堂,名為藝術家咖啡館。
好奇感油然而生:不知主人隱身在此山林間,
是否真過得如閒雲野鶴般的生活?





我們回到叉路時,又下起滂沱大雨,
來訪前曾查過資料,貝殼廟這地方不是很好找,
我們打算先到三芝遊客服務中心,
看看有沒有最新的旅遊資訊!



經過客服人員的指點 (仙人指路~),我們順利看到大石碑的標示,
往左大約200公尺即可到達「貝殼廟」,
也就是圖片中的 <富福頂山寺.十八羅漢洞>。



「貝殼廟」位於在三芝北海岸地區,
但在旅遊地圖上卻找不到「貝殼廟」的位置,
在路標上也沒有「貝殼廟」的指標,
因為「貝殼廟」的真正本名是「富福頂山寺」或稱「十八羅漢洞」。

想去「貝殼廟」參觀的朋友們,要特別注意到這一點。



「富福頂山寺」主要祀奉「濟公活佛」、「十八羅漢」與「聖母娘娘」,
當初會興建「富福頂山寺」,是因為現任爐主「李樹欉」先生,
受到「濟公禪師」的指示下,開始在各地區找地方興建,
最後找到了三芝鄉內的一家傳統三合院地方,
與屋主協商之後,原屋主同意將三合院拆除蓋廟。



早期「富福頂山寺」只以簡單的建築物興建,也還沒有任何的特色。

現任住持「李樹欉」先生指出,傳說「濟公」曾被關在海底240年,
然而會興建「富福頂山寺」則是在十幾年前某個夜晚受濟公托夢,
表示他曾因故被囚禁在海底龍宮,希望住持可以興建一座類似海底龍宮的廟宇。

接到「濟公禪師」指示後,他跑遍全台四處蒐尋貝殼、珊瑚;
恰巧有位外銷貝殼珊瑚類飾品的貿易商也夢到類似的夢,
才將一批原本要運往日本的貝殼及珊瑚等寶物,轉贈給住持,
因而建造出此
座海底龍宮,也就是現今的「貝殼廟」。

(藍色字資訊轉貼自
三芝資訊網)



貝殼廟果然名不虛傳,富麗堂皇的廟埕,簡直就是一座海底龍宮!



有沒有發現到此廟門有什麼不同?
因為這裡是海龍宮,門口已有一對鰲魚守候著,所以這裡沒有門神 !!



熬魚的造形是龍首鯉魚身,為中國傳說中「龍生九子」外的衍生動物。
傳說鰲魚好吞火舌,有祀雨消災的意涵,
故廣為寺廟所青睞,大多用來作為屋脊的裝飾題材。

在貝殼廟裡,鰲魚則取代傳統石獅子的地位,成為鎮守廟宇的重要吉祥物。








在我們抵廟門口時,即聽見廟方在一旁廣播:穿越小洞可增添福份,
要進去裡面的十八羅漢洞,傳說必須要先上香拜拜才能進去,
也要注意是從右邊「入相」左側「出將」,香油錢則自由捐助;
登門造訪便是客,我們一切都入境隨俗,順勢而為。



基隆中正公園後山往海門天險 (三沙灣) 的雲龍山上,也有一座十八羅漢洞,
洞內面積有上千坪,主要奉祀釋迦牟尼佛,
以佛教人物塑像、二十四孝或忠孝節義等歷史典故為主題,
(小時候去參觀過,如今早已封閉多年);



相對於此,貝殼廟內的十八羅漢洞的規模雖小,
但洞內全是用珍貴的白珊瑚堆砌佈置而成,感覺別有洞天,
走在洞裡得彎下軀幹,還得注意別被珊瑚勾到衣物。



我們經過「入相.出將」的洗禮之後,繼續在主殿中參觀,
除了隨處可見的貝殼、珊瑚之外,還有有蜜臘、琥珀各項製品,
像是大元寶、全能寶扇或聞酒壺等,旁邊都貼有打油詩一般的聖諭,
我們也不免俗的跟著信眾們去摸一摸、聞一聞、抱一抱,
看看能不能長知識、開智慧、獲財運、得福報!



廟方特地在此安置了超大型的聞酒壺,趨鼻一聞~還真的有酒香哩,
據說是愛飲酒的濟公師父為了和大家分享他愛喝的米酒而設!







主殿左側是一間販售紀念品的櫃台,右側有一文物展示間。




裡頭有些奇奇怪怪的東西,像是千年海底樹和鯊魚劍,
尤其這鯊魚劍,很像神怪小說中的法器,
牌子上說是具有鎮殿化煞之寶,
算一算,此物距今少說也有50年以上的歷史了!



還有下面這個不名知的寶物,
近拍圖 -- 密密麻麻的簡直就像是個人腦!



遠拍這座珊瑚球,更像是一顆腦袋 !!







貝殼廟使用上百種珊瑚與六萬多種貝殼堆砌而成,共花了二年時間(1996)才建造完成。
但因腹地太小、信眾日增,目前廟方已決定將遷往富基漁港海邊 (佔地3千多坪);
相信未來會有更大的場地,能與信眾們廣結善緣。

而我們也在此體驗了一場結合宗教與裝置藝術的文化之旅!





( 春遊三芝.全文完 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irianLIN 的頭像
    mirianLIN

    mirianlin的蜜蜜花園

    miria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